
無形的零碎空間:
讓小宅也能擁有大格局
這是一間業主專為渡假所準備的住所,期望能夠擁有完整的生活機能,同時保有輕鬆愜意的空間氛圍。
而核心的挑戰在於如何在這個被四面通道切割的公共空間內,
滿足「坐下來一起吃早餐」的日常時光,又能享有「晚上窩在沙發上看電影」的愜意時刻。



BEFORE
實地丈量後,
發現三個極需解決的空間限制,我們逐一拆解,
重新梳理,使這個原本條件受限的格局,有了更自由的可能。
1. 室內公區域動線狹長,空間零碎 ——
原始格局中,玄關、廚房、客廳與餐廳之間缺乏整合,彼此被彼此的動線割裂。
2. 無對外窗,需改善通風 ——
客餐廳區塊無對外開窗,容易積熱、悶氣。
3. 使用者不確定,收納需彈性 ——
目前由屋主渡假使用,未來可能轉為出租。

從零碎到整合,讓空間靈活應對多種場景
經過需求整合並揉合了日常的生活習慣:
⏹︎ 反向解構場域定位,將玄關收納一路延伸至廚房區域。
⏹︎ 系統櫃整合電器櫃與餐邊櫃,形塑一條連續、順暢的動線。
⏹︎ 臥室配置簡約書桌與收納衣櫃,滿足基本機能之餘。




Design details that elevate everyday living with style and comfort.
AFTER




01. 可收納的餐桌、對位的影視牆
• 是餐邊櫃也是電視牆,根據合理的視聽觀賞距離,配合適當的電視尺寸。
• 不需繞道的通暢動線,滿足同時是客廳也是餐廳的空間生活。
02.機能與美感的兼具
• 餐廳使用四人餐桌,加深電器櫃配合餐桌靈活使用。
• 廚具區延伸的系統櫃,不僅提升收納量,也維持視覺一致
從生活需求出發,也讓原本破碎的區塊自然融合。
03. 分解需求,重組空間
• 隱身於天花中的全室淨化新風機,注入新鮮的空氣。
• 透過局部降板收邊,也悄悄區隔出屬於客餐廳的邊界。
04. 一點節制,一點溫度,讓空間回到生活本身
• 使用者不確定,因此我們保留了高度的使用彈性。
• 臥室則配置簡約書桌與收納衣櫃,滿足基本機能之餘,也保有可自由調整的空間彈性,對未來的使用者更加友善。

BEFORE

AFTER

AFTER

BEFORE

AFTER

AFTER

BEFORE

AFTER

AFTER
這是一間屋主為渡假所準備的住所——希望擁有完整生活機能,也渴望輕鬆、自在的氛圍。
空間不大,但需要能承載日常,也能放鬆;要能靜靜一人生活,也能應對幾位好友來訪。
這裡可以是一人靜居的溫柔據點,也可以是幾人共享的短暫日常。生活不必過度規劃,但需要被好好安放——就像這個空間一樣,剛剛好。
